□记者 吴文可
7月15日,江苏省宿迁市沭阳中医院回应“12岁女童死亡”事件,考虑死亡原因为暴发性心肌炎。
日前,河南一名2岁女童患病初期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家人误判为普通疾病,直到病情急速恶化后转院,却不幸在途中离世,后确诊为暴发性心肌炎。
什么是暴发性心肌炎?它为何如此凶险?
记者就此采访了河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芳洁。
儿童是暴发性心肌炎的高危人群
“暴发性心肌炎的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死亡风险高。”王芳洁介绍,心肌炎分为慢性、急性和暴发性三种,其中暴发性心肌炎最为严重。
暴发性心肌炎的病因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
展开剩余89%感染因素包括病毒、真菌、螺旋体等,其中,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
非感染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药物毒性反应等。
王芳洁介绍,《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指出,暴发性心肌炎发病机制复杂,涉及患者的遗传背景、机体的免疫状态、病毒毒力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目前认为,各种病因导致机体固有免疫过度激活,致使炎症因子大量释放所引起的炎症风暴,即细胞因子风暴,是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王芳洁说。
她提醒,细胞因子风暴简单来说就是免疫系统“自杀式”攻击病原体,导致机体血管及器官组织和细胞损伤。“这种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可造成多种组织和器官损伤,使机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儿童是暴发性心肌炎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王芳洁介绍,有研究显示,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率为0.26/10万,但病死率很高,为9.1%~48.4%。
儿童是高危人群主要与三方面原因有关:
一是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病毒感染后更易侵袭心肌;
二是儿童心脏代偿能力差,病毒攻击心肌后,容易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三是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导致该病误诊率高。
警惕“感冒症状+呼吸心跳异常”
王芳洁介绍,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症状通常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发病初期,患儿可能仅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若孩子精神状态差、面色苍白或灰暗,出现呼吸困难或急促、心慌心悸、胸闷胸痛、腹痛呕吐、头晕甚至昏倒等症状需警惕。
此时可能处于免疫反应损伤心肌的关键阶段,及时就医检查,对于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王芳洁介绍,根据《儿童暴发性心肌炎诊治专家建议(2025)》,有前驱症状与体征,有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可临床疑诊;同时符合以下5个指征,可临床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
1.急骤起病,进展迅速。起病前或2~4周内可有呼吸道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应用或毒性物质接触。
2.病情危重,突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需正性肌力治疗和(或)机械循环支持,可伴有多系统衰竭。
3.肌钙蛋白I或T、高敏肌钙蛋白I或T、肌酸激酶同工酶MB、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可出现异常增高。
4.心电图呈现多样性改变,包括各种类型心律失常、低电压、T波及ST段改变。
5.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或心室壁稍增厚(心肌水肿所致),弥漫性室壁运动减低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
“心脏磁共振成像和心内膜心肌活检两种检查也是诊断暴发性心肌炎的重要手段,但通常建议在患儿病情稳定后进行。”王芳洁说。
她介绍,心脏磁共振成像可以观察到心脏室壁运动异常、结构改变及心功能降低,但该检查耗时长,需要搬运患儿并脱离重症监护环境,在病情急性期难以执行;心内膜心肌活检是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可以对暴发性心肌炎进行病理分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与预后,但它是一种创伤性检查,通常建议病情稳定后进行。
救治需以生命支持治疗为中心
“对于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救治,通常需要依靠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协作,制订以生命支持治疗为中心的综合救治方案。”王芳洁介绍,常用的治疗措施如下:
一般支持治疗
一般支持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可采用卧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心脏负担;
呼吸支持,可以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控制液体出入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等。
重症监护
重症监护
将患儿转运至有呼吸循环监护和支持治疗条件的重症监护病房密切监护,监护内容包括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出入量、心肌损伤标志物等。
机械循环辅助治疗
机械循环辅助治疗
生命支持治疗是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治疗的中心环节,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至关重要,通常需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
病原治疗
病原治疗
暴发性心肌炎绝大多数由病毒感染后诱发,因此病毒是主要的病原。如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心肌炎,可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如果明确病原体是细菌、支原体、真菌等,也应进行针对性治疗。
血液净化及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净化及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可以帮助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持续清除毒素和炎症因子,减轻炎症风暴所致的损伤,同时帮助调节体液及酸碱平衡,稳定内环境。
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是暴发性心肌炎的常见并发症,需要对症治疗。
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
对药物及机械辅助治疗后心肌功能不能恢复者,心脏移植是最后的选择方法。
王芳洁告诉记者,两年前她曾成功救治一名暴发性心肌炎患儿。
“我现在依然记得患儿父母说‘幸好及时就诊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时脸上的后怕。”王芳洁回忆,“那是一个8岁的男孩,跟随务工的父母来到河南。”
孩子当时先出现了发热和咽痛,之后又出现了剧烈腹痛、严重呕吐,伴精神萎靡、面色灰暗。
来到医院急诊后,听诊发现孩子心率非常慢,心电图检查显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将其收入监护室后完善了相关的辅助检查,确诊为暴发性心肌炎,在床边紧急安置了临时起搏器。
患儿病情急剧进展,出现了不能用药物纠正的心源性休克,随即又为其安装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系统)。经过5天的治疗,患儿才转危为安。
“暴发性心肌炎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密切相关。”王芳洁强调,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出院后不可忽视定期复查
王芳洁建议,家长在护理暴发性心肌炎患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休息和康复训练
休息和康复训练
急性期患儿应注意绝对卧床休息,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
出院后还应充分休息3~6个月,避免剧烈运动。
恢复期或者痊愈后,患儿可适当进行心脏康复训练,逐渐恢复活动量。
遵医嘱用药
遵医嘱用药
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用以控制炎症、减轻症状和促进心脏功能恢复。
家长应严格遵照医嘱,按时给孩子服用药物,并密切观察有无药物副作用现象。
如患儿有任何不适,家长应及时联系医生。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
提供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供应,以维持孩子的营养需求。控制孩子盐和糖的摄入量,减少心脏负担。
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
“由于恢复期可出现不同程度左心室扩大、心律失常或持续性心功能障碍,甚至进展至炎症性心肌病,因此,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经急性期治疗以后,需定期复查。”王芳洁强调,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观察是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等不适感,同时按照医生的安排和建议,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复查,指导个体化的康复治疗。
王芳洁表示,预防暴发性心肌炎的关键在于增强自身体质。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适度锻炼、均衡饮食、规律作息等。“还要做好疫苗接种,同时在病毒高发季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封闭的场所,以降低患病风险。”
发布于:河南省倍顺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