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的硝烟逐渐消散。那个时候,东野参谋长刘亚楼曾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津贴,邀请一些被俘的国民党军官一起吃饭。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表现得很客气,唯独廖耀湘看上去一直不满,脸色铁青。三纵司令员韩先楚上前敬酒,廖耀湘甚至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完全没有给他一点面子,直到刘亚楼亲自上前,廖耀湘才稍稍收敛了一些怒气。
对于廖耀湘来说,这场由我方主办的宴席显然是炫耀胜利和功绩的象征,尤其是韩先楚,他指挥的三纵在辽西会战中曾经俘获过廖耀湘,这让后者自然很难表现出任何友善。话虽如此,在韩先楚接手三纵之前,三纵曾在多次战斗中被廖耀湘的部队吃了不少亏。因此,一些人后来认为廖耀湘的败北似乎是命运的安排。
回到1946年2月,国民党军调集四个师分成三路,沿北宁线向沟帮子和新民铁路两侧发动猛烈进攻,意图驱赶东北民主联军。依靠美械装备,敌军如入无人之境,林彪始终想方设法要打破敌军的嚣张气焰。于是,他决定调动东北民主联军的第三师(即原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一个师和保安第一旅第一团等七个团的兵力,围攻敌军北路突出的13军89师。秀水河子的战斗成为了我军在东北战场的第一个歼灭战。
展开剩余82%不过,就在秀水河子战斗前几天,新的六军第22师66团以及其师的教导队,约有2000余人进驻了沙岭村。辽南军区决定集结六个团和一个炮兵团,对这一股敌人进行围剿。然而,没想到的是,四纵尽管集中优势兵力,还是未能迅速消灭敌军新六军的一个团。经过激烈战斗,直到2月19日拂晓,敌军66团才从容撤离,而我军虽然歼敌600余人,却伤亡超过2000人。对于四纵来说,这场战斗堪称耻辱。
据说,敌66团被围困在沙岭村时,时任新六军军长的廖耀湘特意打电话给该团团长罗英,问道:“你们需要增援吗?”罗英答得相当狂妄:“不需要,一个团就能打垮你们一个军。”四纵的战史后来也坦言,沙岭战斗完全是一场失败。四纵士气大受打击,很多伤兵从战场上退下来后,都在议论新六军:“攻上去又被打下来!”“中央军的枪法真是精准!”
当时,四纵副司令员韩先楚刚刚上任,便碰上了这么一场惨败,气得大骂:“四纵不提升战术,怎么能赢得胜利?根据作战部门的统计,我们平均发射两万发子弹才消灭一个敌人,怎么不挫败?”
然而,就在四纵苦战之际,三纵也在另一场战斗中遭遇了不小的挫折。三纵第七旅并没有直接与敌66团交手,而是在台安以南执行阻击任务。虽然他们没有面对敌66团,但接下来的四平保卫战,三纵的确吃了一个大亏。
1946年3月,国民党军破坏了停战协议,开始大举进攻南满和北满。到4月,中央决定固守四平这座战略要地。4月18日,新一军和71军猛烈攻击四平。战斗陷入僵持之后,双方都开始调动援军。廖耀湘率领新六军急速扑向四平,而东北民主联军则在几乎没有兵力的情况下,决定派遣三纵阻击新六军。三纵在新六军必经之路的火石岭子设下了两个伏击圈。尽管林彪认为三纵能够有效阻击敌军,但他的预期显然过于乐观。
5月14日,新六军的先头部队成功突破了火石岭子,并遭到了三纵的猛烈阻击。新六军的先头部队在遭遇我军攻击后,没有硬顶,而是迅速后撤。突入火石岭子地区的敌军新编22师65团团长李定一,指挥全团散开并进行试探性进攻。然而,我军在遭遇敌军反扑后迅速反击,让李定一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我军的伏击圈。
李定一并未等待后续部队到达,而是将全团火力集中,猛力冲击我军阵地。这样的“猛冲攻势”结合了步炮协同战术,使得三纵猝不及防,几处阵地被敌人突破。直到下午4时,三纵因伤亡过大,不得不撤退。李定一从俘虏口中得知,阻击他们的竟是我军一个纵队。
廖耀湘开始并未意识到自己遭遇的是我军一个纵队的反击。当他亲自前往火石岭子查看阵地并详细询问李定一战斗经过时,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并自信满满地告诉全军:“共军第三纵队的主力,连我一个团的攻击都挡不住,那我带着一个师去,击破他们应该没有问题。”然而,事实证明,廖耀湘的乐观预估并未得到验证。
尽管廖耀湘最终成功地追击到了松花江畔,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在此过程中,新六军的战斗力正逐渐削弱。直到辽沈战役结束,他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廖耀湘后来提到火石岭子战斗时,感慨万千:“威远堡一战的胜利确实鼓舞了士气,但也让整个军队产生了轻敌的情绪,这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韩先楚在东北的战斗中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华。虽然他最初到达东北时并没有带部队,但因为抗战时期已表现出极高的军事素质,1946年2月,他被任命为四纵副司令员。在松花江撤退后,面对辽东军区军心不稳的局面,韩先楚挺身而出,决定继续在南满战斗。
四平保卫战后,东北民主联军继续扩充整编部队,成立了新的纵队。在经过几轮较大规模的作战后,三纵逐渐崭露头角。韩先楚被任命为三纵司令员后,这支部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47年9月,韩先楚带领三纵在东北秋季攻势中,成功实施了长途奔袭,攻占了威远堡地区,歼灭了国民党军53军116师。值得一提的是,威远堡正是三纵一年前与新六军交战失败的地方,能够击败53军,也标志着三纵实力的提升。
1948年10月20日,锦州解放仅五天,林彪便下达命令,要求在辽西平原围歼廖耀湘兵团。一纵、三纵和八纵作为第一梯队,兵分三路出发。韩先楚在行动初期便明确意识到三纵是突破敌阵的主力,于是毫不犹豫地指挥全军向敌阵中心猛冲。通过观察地图,韩先楚推测胡家窝棚是敌军的指挥中心,因此指挥部队进攻该地。
很快,三纵成功阻断了敌军与外界的联系,敌军指挥系统陷入混乱。廖耀湘试图逃脱,但很快被三纵包围,并最终被俘。当韩先楚得知廖耀湘被俘时,他亲自前去与其对话。廖耀湘虽不服气,但韩先楚却幽默回应:“你那炮弹砸个萝卜窟窿还行,还是留着吧。”三纵的士兵纷纷表示钦佩,认为韩先楚早已洞察敌人意图,只是没有明言。
尽管韩先楚并未预见这一
发布于:天津市倍顺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